远山含黛,近水碧幽。走进冬日里的长冲,青砖黛瓦,小桥流水,别具特色的民宿点缀其间,与道路、农庄、乐园等交织相融,一幅和美山村画卷铺展眼前。
“十里长冲十里长,麦苗绿来菜花黄”。上个世纪50年代末,一首民歌《十里长冲好风光》,从安徽庐江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传唱至人民大会堂。长冲村因此“一唱成名”。
然而谁能想到,长冲村曾因交通闭塞,人均耕地少,祖祖辈辈面朝大山,仅靠“一茶一稻”传统产业“养家糊口”,半数以上的年轻人选择进城务工,留下老人、孩童守着“大山老屋”,长冲也渐渐成了“空心村”。
“空”则思变。长冲如何能点“舍”成“金”?
“全国首批甲级旅游民宿云里安凹就坐落于长冲,是由安凹村民组原来13处破损不堪的老房子改建而成,这也是全县最早探索‘农舍经济’的一批先行试点。”庐江县万山镇相关负责人给出了答案,“第一个吃‘螃蟹’的勇气,是来自政府敢为人先,发展为民的‘底气’。”
几年来,长冲村一方面学习浙江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切入口,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;另一方面收储或租赁农民闲置房屋,由政府统筹乡村振兴资金、社会资本进行项目改造开发,通过“沉睡资源”盘活,建成云里安凹等一批优质精品民宿,同步打造绿乐园、月亮湾露营地等系列亲子主题文旅项目。
姓“农”守“舍”,因“舍”而“兴”。2023年,长冲村接待游客累计超13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逾2000万元,村集体经济增收超140万元……一组亮眼数据,见证了“农舍经济”在小山村释放出的澎湃动能,长冲再次“引流出圈”成了“明星村”。
去年,首场主题为“农舍点靓乡村,产业赋能振兴”的“国字号”发展大会在长冲村召开,行业专家、媒体大咖围“庐”夜话,按下“农舍经济”健康发展“快进键”。
作为“农舍经济”首倡者、践行者,庐江县持续将盘活闲置农舍资源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。“通过盘活闲置农舍资源,‘长藤结瓜’式发展乡村民宿,积极探索‘政府主导、市场运营、企业参与、群众受益’的‘农舍经济’发展新路径。”庐江县文旅局局长苏荣介绍,先后出台了《关于规范和促进旅游民宿健康发展扶持奖补办法》《发展“农舍总部经济”实施意见》《“民宿+特色种养”奖补办法》等扶持政策,加大旅游民宿投资、乡村运营等方面的支持力度,努力做到一处农舍就是一处风景、一处招商引资点、一个产业增长点。
这两天,在长冲村的“溪畔原舍”家庭民宿,主人王自元和老伴各有分工,忙着清理客房卫生和打理院内的小菜园,“新年以来,我们接待了好几拨游客,自去年十一营业到目前收入超万元。”王自元满脸自信,“现在,乡村的环境是越来越好,往后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。”
“真是不敢想,本想翻建平房,却改了家庭民宿。”作为土生土长的长冲村民王自元坦言,“起初心里有很大‘包袱’,是政府邀请专业团队,为我们量身设计装修方案,主动协调办理相关经营手续,这‘一揽子’帮扶让我吃下了‘定心丸’。”
“如何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到家庭民宿建设中来,无后顾之忧?”庐江县文旅系统主动认领问题,通过多次“组团式”一线调研,创新在文旅产业链上建立党建指导站,并成立了庐江县民宿“一中心一协会”,推动从解决“一件事”到办好“一类事”。
这一阵,党建指导站站长夏晓东没有闲时,进村组、跑企业,及时了解乡村民宿规划和企业问题诉求。“针对民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,我们及时协调公安、住建、消防、市场和卫健等部门成立服务专班,简化审批手续,‘一站式’全程指导帮办。”夏晓东说。
作为长冲谷项目运营入驻企业之一,上海蓝镇在运营初期遇上“办证难”的尴尬。“民宿项目需要办理特种行业许可证,涉及部门多,手续繁杂。”合肥·奇迹农庄运营经理夏捷说,“真没想到,上个月初申报当月底就给办下来了,不仅是办证,从企业用工招工,员工租房住宿到高压线迁移等难题,专班人员‘随叫随到’,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当地政府‘保姆式’服务。”
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,庐江县牢牢把握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要求,深入践行“四下基层”,以“一线为民办实事”为抓手,高质效推动从解决“一件事”到办好“一类事”,长效开展“一个支部办一件实事”“万名党员作承诺”活动,一线调查研究、一线解决难题、一线推进发展。针对“农舍经济”发展方面,在创新服务、强化监管,逐一探索解决了民宿办证难、服务不规范、营销成本高等难题20多个。
“以‘敢为人先’的奋斗姿态,加快推进‘农舍经济’,带动乡村产业链上‘多点开花’,将‘民宿+’打造成全县乡村旅游的支撑点、产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、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。”县委书记许华为说,要持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,促进资金、土地、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汇集,做大做强“农舍经济”,以乡村农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。(钱明东)
Copyright @ 2015-2017 ljlxw.net All Right Reserved @庐江老乡网 皖ICP备14009740号-8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124020000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