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新闻资讯 热点资讯

汪德生:​孙立人故居考略 |

  • 2020-12-11
  • 来源:宁古塔作家网
  • 作者:原创 宁古塔作家
  • 42

图片

二战时期的孙立人



孙立人故居考略


文 / 汪德生 



二战抗日名将孙立人,其籍贯哪里?上世80年代,全国启动首轮地方志续修时,安徽省内相互毗邻的庐江、舒城两县,分别将孙立人列为本县名人“入志”。学术研究领域对名人胜地存在争议,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。抗日名将孙立人作为当代名人,史实资料齐全、完整、清晰,争辩中很快就得出一个权威的、出客观公正的定论:孙立人祖籍舒城县,本人出生在庐江县金牛镇。其位于金牛镇金牛山南麓的孙立人出生、启蒙、完婚之故居,被先后公布为庐江县、合肥市、安徽省的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”。然随着历史文化资源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日益凸显,于本世纪初的2009年,与庐江、舒城两县相毗邻的肥西县三河镇,在其旅游景区内,打造出一个“孙立人故居”,向游人推介:“从三河走出的抗日名将——孙立人”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到此一游的外地游客们大为疑惑:孙立人祖籍舒城县,本人出生在庐江县金牛镇金牛山,现在肥西县三河镇怎么又出现了一个“孙立人故居”呢?

据《舒城县志》记载:龙舒(今舒城县)孙氏系我国古代军事家孙武之后,封地齐国乐安(今山东博兴县),传40世至孙万登。孙万登于唐懿宗咸通年间(860~873)官至金吾上将军。清雍正(1723~1735)初叶,孙正仁(孙万登第33代孙)经商至庐州府三河镇(古名“鹊渚”),因爱“鹊渚,濒巢湖西岸,烟水清滋,生物繁盛,云帆出没,有四通八达之便。”孙正仁便回休宁将全家迁至“舒城东乡三河镇南岸”定居,此乃“龙舒孙氏”始祖。清咸丰三年(1853),太平军攻克庐州府并在三河扎营踞守。孙立人祖父孙炳焱为谋生计,尊其父之意,去浙江投奔时任杭嘉湖兵备道(系各省军事要冲设置整饬兵备之“道员”,掌监督军事,并可直接参与作战行动)的堂叔孙观。同治二年(1863),战事平息。孙炳焱回乡,可位于三河南岸的孙宅已被战火烧得只剩下断垣残壁。于是,他便举家迁居到庐江县金牛山南麓,扩宇创基,重建家园。为什么孙立人祖父孙炳炎当时没有迁居到一河之隔的三河镇,反而举家南迁至与原孙宅相距18公里的庐江县金牛山呢?

图片

  庐江县金牛山南麓孙立人故居


这就是孙立人祖父孙炳炎的超人之处。孙炳炎,正仁公六世孙,邑庠生,例授文林郎。为避兵燹,他在堂叔孙观任地杭嘉湖地区经商10年,积蓄颇丰。“乱平归里”,三河南岸的家室已毁。他便来到久已闻名的金牛山。但见山不高,有祥云缭绕;山下金牛河水不深,有霞光笼罩。山清水秀,景色宜人。他确信庐江县金牛山南麓孙立人故居金牛山的阳宅风水,居于此处,定能人事兴旺、发财,后代富贵、显达。于是便在金牛山南麓,购置田地,庀材鸠工,建造仿徽宅第数十间,将自己的一房(炳炎弟兄二人,长兄德蕙,无子,后炳炎将长子浤泽过继为嗣)举家迁居于此。果不其然,孙炳炎移居庐江金牛山后,凭其超人的才智,继续以商为业,不几年即成当地巨富。于此同时,孙宅人丁兴旺,连得三子(浤泽、熙泽、春泽),其浤泽、熙泽又分别高中进士和举人。庐江金牛山的“山南孙家”,声名大振,成为庐江西北乡的名门望族。光绪六年(1880)庚辰,孙炳炎堂叔孙观回籍祭祖。他来到金牛山,同样看上这块风水宝地,于是在金牛山北麓(今金牛镇健康村)购置田地,建造孙氏宗祠,作为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。并亲笔题写祠堂大门楹联:“龙田绵世泽,厥土振家声”。昭示着孙氏家族世泽绵长,振兴昌盛。基于此,时隔5年,清光绪十一年(1885)《续修庐州府志》时,在该志卷五十八“世族表”中,即将《直隶布政使孙观世族表》收录于庐江县名下。光绪十五年(1889),孙炳炎次子孙熙泽(即孙立人之父)在金牛山完婚。元配夫人乃庐江北乡名门旺族方家闺秀,婚后共育有三男(同人、立人、衡人)和三女(静人、作人、之人)。孙立人出生于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十七日(1900年2月8日)。金牛山下,度过烂漫的童年。故在他晚年的回忆录里,开篇之句就是——“我是安徽人,从安徽一个乡下——金牛山出来。”

孙立人祖籍舒城县,本人出生在庐江县金牛山。已成共识。然肥西县三河镇的“孙立人故居”由何而来呢?在这里我们必须明晰两个问题——其一,清代“舒城东乡三河镇南岸”,今属何地?

图片

孙立人故居内景 

肥西县的解答是:“清代,三河镇地处合肥、舒城、庐江三县交界处。航埠河穿镇而过(现在称为‘小南河’的,原是航埠河的镇中段),河南岸街区属舒城东乡。民国后期,三河南岸街区划归合肥县,1949年三河解放后设市,1952年撤销三河市,划属肥西县。”也就是说孙立人的祖籍孙立人故居内景地“舒城东乡三河镇南岸”清末民初属舒城县,民国后期即划归(合肥县)肥西县了。此说正确如否?著名地方史研究学者、安徽省文史馆馆员、合肥市政协文史委主任戴健在其《三河镇“交点”升格》一文,给我们进行了权威解答:三河镇在历史上是合肥县、舒城县、庐江县三县的交界处。镇中原杭埠河上的大石桥就叫“三县桥”, ……实际上,三县交界并不是在镇中心的三县桥,而是在镇外东南方老远的位置,并且交点时有移动。例如,1949年元月三河解放后,原合肥县三河区所辖的新河、北闸、施婆、黄道等乡划入新组建的湖西县,同年7月湖西县并入庐江县以后,上述几个乡就再也没有“回来”。还有刚解放时合肥5.1万人,三河也有4.5万人,于是三河也曾短期设市,属于巢湖专区,1950年4月撤市设区,三河镇区则属于已从合肥析出的肥西县。1955年7月,三河镇西南舒三、五星直到丰乐镇河南大片地区划入舒城后,就一直留在舒城的“版图”内。由此我们可知:清代合肥、舒城、庐江三县交界并非在今三河镇中心的三县桥,“而是在镇外东南方老远的位置”;当年“舒城东乡三河镇南岸”,并非是“三河镇南街”。其二,今三河镇是否有“孙立人故居”?首先,根据清光绪《续修庐州府志》和《舒城县志》记载:孙氏先祖由徽迁舒,到三河镇以商为业。经孙正仁、孙有荣、孙序爵等数代人的努力,以布业振兴于三河,成为富甲一方的大族。因此我们确认:清代,“舒城东乡三河镇南岸”是“龙舒孙氏”祖居地;而其祖居地北岸三河镇老街上,有“龙舒孙氏”经商的店铺和住宅。

图片

 故居内孙立人亲手栽种的枣树


但是,清咸丰三年(1853),太平军攻克庐州府并在三河扎营踞守,至同治二年(1863)战事平息,位于三河镇南岸的“龙舒孙氏”宅邸已被战火烧得只剩下断垣残壁。自始,“龙舒孙氏”第六世孙孙炳炎(即孙立人祖父)离开了“舒城东乡三河镇南岸”祖居地,南迁至庐江县金牛山南麓安家落户。其次,三河镇南岸的“龙舒孙氏”祖居地被战火摧毁,其北岸的三河街也是被破坏殆尽。孙氏家族其他成员是否恢复三河街上的店铺继续以商为业,我们姑且不论。因《舒城县志》和《庐江县志》均明确记载:孙炳炎落户庐江金牛山南麓后,家业昌盛,人丁兴旺。孙立人及其父亲孙熙泽两代人均出生、启蒙、结婚成家于庐江金牛山南麓的“山南孙家”老宅。孙立人的父亲病逝后仍安葬在距金牛山30里的“龙颈凤领”之地——龙灯桥畔(今庐江县柯坦镇境内)。 “故居”(词语释义):即故乡所在地的住所。是指某人曾经居住过的居所,房子。主要是指出生,童年时期或更长时间与父母等长辈一起生活的地方。通常只有一处。位于庐江的“孙立人故居”坐落在金牛镇金牛山南面,坐北朝南,两进房屋,为四合院回廊结构,前5间后11间,一共16间,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。整个故居为木架结构,青砖小瓦,走廊及房内雕梁画栋,是典型的晚清民居建筑风格。时近百年,孙立人当年结婚和后来龚氏居住后11间房屋及其室内的陈设,至今保存完好,上世纪末,已将其另僻小院加以保护。小院内,当年孙立人亲手栽种的香樟、柏树、枣树、木瓜树等名贵树木,虽历经沧桑,却仍虬劲葱茏。现在,庐江与三河各有一座“孙立人故居”,一旧一新,孰是孰非?笔者本着尊重现实,但更尊重史实的观点,在此转载2011年12月19日《合肥晚报》上刊登的一篇题为《两座孙立人故居孰是孰非》文章的文字内容,以作本文结论——

图片

晚年孙立人


三河“孙立人故居”,在古镇的老街上,三进房屋是徽式建筑风格的青砖房,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,进门迎面立着孙立人将军身着戎装的蜡像,房间里并没有什么家什实物,主要是在墙上挂有各种印刷品,展示孙立人生平事迹和一生主要经历。“我小时候好像没见到过故居,也似乎没听说过这边有故居。”一位在三河生活了几十年的居民说,这座故居2009年才有。 “这座故居建造的依据是一副对联‘龙舒绵世泽,鹊渚振家声’,这是在孙立人家谱里找到的。”故居管理人员吴敏说,“龙舒”便是舒城县,而“鹊渚”便是三河的古称。            “正是因为这副对联,才确定孙立人将军曾在三河居住。”讲解员时芸说:三河“孙立人故居”确实为纪念馆,……屋的样式和结构都是根据回忆而建的。安徽省文物管理处张宏明处长对此现象表示,文物单位经过考证的是庐江“孙立人故居”,其已列为市保单位。2012年,庐江“孙立人故居”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本文参考资料:1.《续修庐州府志》.光绪十一年(1886)刊刻本。2.《庐江县志》.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。3.《舒城县志》黄山书社1995年版。4.《孙立人籍贯考》.作者:吴少勋.《江淮文史》2001年第二期。5.《三河镇“交点”升格》.作者:戴健.《合肥日报》2010年12月26日。6.《孙立人全传》.作者:李洪文.团结出版社2016年版。7.《合肥晚报》2011年12月19日014版。



图片

 

作家简介:


汪德生,中国民俗学会、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,安徽省民俗学会常务理事。已公开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及理论文章200余篇,逾百万字。先后编著、主编出版《庐江人物》《庐江民俗》《庐江地名掌故》《庐江家风家训集锦》《庐江县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》等5部;参编《庐江县志》(1986~2005)《今古庐江》《合肥家风》《合肥历代名人》等9部。2004年出版文集《砂石集》。


客服电话

0551-87712580

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:00-17:30

客服QQ点击咨询

Copyright @ 2015-2017 ljlxw.net All Right Reserved @庐江老乡网 皖ICP备14009740号-8  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12402000058